奉化布龙制作三要诀

奉化布龙是全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其工序多达300余道。做一条9节布龙需花一个多星期时间,主要工序采用手扎,如果所有龙节框架是手编的六角方圆筒,则所需时间更长。所需工具除刀、刨、锯、锉、榔头、凿子、钻具、雕刻工具、钳子、剪子之外,还有缝纫工具、油漆工具、蜡烛、柴火和煤球炉等等。

做布龙的第一要诀是选材。因为布龙是大幅度动作的道具,其关键是牢固,如果徒有其表,舞动不了几下或没过多久就散架,则根本上不了台面。而选材好坏是制作工艺中首要的一环。制作布龙的主要材料是竹子和布料。竹子是奉化的特产,山区俯拾皆是,但不是所有竹子都可以制作成成龙,一般选用小年毛竹、即小年从竹山上砍下来的竹子(竹山分大小年。大年出笋养竹子,小年砍伐做工业用材,大年出笋的毛竹质地脆。易虫蛙。有人误把大小年毛竹性质颠倒,故矫正之)。制龙人周水根说,最理想的竹子是鸟竹,长在深山冷岙里,性坚而质韧,既牢圆又有弹性,比钢丝做的骨架还扎实,且更易舞动,尤其是用乌竹做龙棒,轻巧耐用,外观秀美。

对于布料的要求相对低一些,但也要有质感并日耐磨,以前都采用奉化农村自产自销的士布,加以染色加工,现在一般采用有色的牛筋布或质地厚实的化纤布。

第二要诀是弹,即把弯曲的竹子弹直,笔直的竹片弹弯。龙棒要直,龙节要圆,龙头要盘曲。竹子一般比较直,竹节处凹凸不平,对此均须细心处理。处理的力法是用火弹,即把竹子放置在火苗上炙烤,待烤金柔韧时用双手拧成弯曲状或重直状,然后用绳索或细钢丝将其固定,直至冷都后备用。

第三要诀是控。无论是龙头、龙们还是龙尾、龙节骨架。都是一个个形状不等的竹笼和木条,而竹笼和木条是由一个个小孔和一条条竹片连接起来的,哪怕是一只小小的龙角,也得用数十条竹片挖上百个孔洞。制龙人说,干这活儿心眼要细,功夫要到,一不留神,前功尽弃。挖孔时孔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大了扎不牢,小了穿不进,所以不能一钻了之,要细心地一点一点挖出来,才能天衣无缝。

摘自《奉化布龙》王月曦编著。

Recent Post

奉化布龙的动作类型

奉化布龙的动作类型包括:第一类 八字舞龙;第二类 穿腾动作;第三类 翻滚动作;第四类 跳跃动作;第五类 造型动作。

奉化布龙的形成时限

奉化布龙的历史渊源虽然深厚,但从现有的材料看,真正产生距今仅350年左右,据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代老舞龙手陈世雄(已故)回忆,苕霅村最早的龙头手是陈满潮,村人都称阿满太公。

奉化布龙的来龙去脉

在奉化,关于龙的故事五花八门,全体认同的是蛇,以蛇为龙。雪窦山三隐潭龙王(小蛇)救过大宋皇帝;大堰镇石井村镇亭潭里住着的龙王是蟒蛇;弥勒转世的布袋和尚与东海龙王有不解之缘。离石井村百里之遥的溪口镇六诏(晋王羲之隐居处,因晋王发六道诏书召王羲之进京,王羲之不从,故命以地名,现属溪口镇,距奉化城45公里)有孟坞山,没有龙潭,却有龙王庙,每次去请龙祷雨时,有大眼镜蛇从大枫树上下来,任人抓进“圣缸”,据请龙人说,它从不咬入。

购物车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