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与龙王

布袋和尚是五代后梁时期的一位高僧,盛传未来佛弥勒菩萨的化身,还在少不更事时流浪到奉化,为城郊长汀村张姓人家收养,后出家奉化城区岳林寺,长年背一布袋游方结缘,能报晴雨,指祸福,人称布袋和尚。梁贞明三年在岳林寺东廊坐化,遗一偈云: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奉化长汀村张氏宗谱列有《义祖弥勒佛传》证其事。千百年来,有关布袋和尚的传说很多,其中两则与龙有关,一则是《向惠政老龙借雨》,另一则是《与东海龙王斗法》。两则故事还有连贯性,梗概如下:

那一年,布袋和尚还很小,小名叫契此,长汀村大旱,契此的义父张重天是族长,带着村民到奉化江下游方桥请龙,契此也跟了去。方桥老龙的雨水用完了,走进小契此的梦里对他说:“弥勒阿逸多,长汀河上段的小龙还有很多水,你陪我去向他借点雨水吧。长汀河的小龙是一条鳖鱼,心高气傲,本来对长汀村不请它舍近就远请方桥老龙就有气,看到方桥老龙与未来佛在一起,更妒嫉得不得了,它是东海龙王的外甥,就不给弥勒面子。弥勒阿逸多劝小龙顾全大局,小龙又负气把所有雨水洒到奉化江上游,于是搞得奉化江上游大雨倾盆,下游泛滥成灾。玉皇大帝要杀小鳖鱼,弥勒阿逸多为小鳖鱼讲情,要它潜在奉化江中段,即经过县城的那一段,为奉化人民造福,并在江上造一座拱桥,桥中间刻上一颗整头。从此,上游洪水再怎么泛滥成灾,水都漫不过鳖头。后入把那座著名的拱桥命名为惠政桥,桥边的镇名叫大桥(因布袋和尚与岳林寺的渊源更深,故现改名为岳林街道),桥下的鳖鱼叫惠政龙王。

后来,契此在岳林寺出家,诨号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奉师父之命建造岳林寺大雄宝殿,到福建蔘化木材,把陈姓施主家一座山上的木材装在布袋里,顺着海水漂向象山港。东海龙王要力外甥小鳖鱼出气报仇,于是兴风作浪,要把布袋里的木头拆散,从而引发一场恶斗。结果是东海龙王缴械,那些木材通过岳林寺内一口水井浮上地面,造起了大雄宝殿。最后还有一根梁柱没有起出,爱开玩笑的布袋和尚故意问木匠师傅,木材够了吗?惊诧万分的老木匠还没有回过神来,便随口答应,足够了足够了!那根木头便撑在井里再也拉不上了。人们相信奉化岳林寺的那口井千年不干,是通海的。布袋和尚与东海龙王的传说吸引着历代的善男信女,岳林寺内香火因此长盛不衰。后来这个故事被移植到杭州净慈寺的济公活佛身上,于是杭州人也在木头井里看到了正等正觉。

岳林寺这座国内为数不多的以弥勒信仰为主体的寺院延绵千秋,屡废屡兴,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毁于火灾。如今在原址上造了广场,是奉化市中心的一个文化亮点—岳林广场。

摘自《奉化布龙》王月曦编著。

Recent Post

奉化布龙的动作类型

奉化布龙的动作类型包括:第一类 八字舞龙;第二类 穿腾动作;第三类 翻滚动作;第四类 跳跃动作;第五类 造型动作。

奉化布龙的形成时限

奉化布龙的历史渊源虽然深厚,但从现有的材料看,真正产生距今仅350年左右,据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代老舞龙手陈世雄(已故)回忆,苕霅村最早的龙头手是陈满潮,村人都称阿满太公。

奉化布龙的来龙去脉

在奉化,关于龙的故事五花八门,全体认同的是蛇,以蛇为龙。雪窦山三隐潭龙王(小蛇)救过大宋皇帝;大堰镇石井村镇亭潭里住着的龙王是蟒蛇;弥勒转世的布袋和尚与东海龙王有不解之缘。离石井村百里之遥的溪口镇六诏(晋王羲之隐居处,因晋王发六道诏书召王羲之进京,王羲之不从,故命以地名,现属溪口镇,距奉化城45公里)有孟坞山,没有龙潭,却有龙王庙,每次去请龙祷雨时,有大眼镜蛇从大枫树上下来,任人抓进“圣缸”,据请龙人说,它从不咬入。

购物车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