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龙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绝对的,它不仅是汉民族的图腾,也是保护华夏氏族的神灵,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理念,可以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宁波民间舞蹈奉化布龙的孕育、成长过程中得到证明。

奉化在地理上属丘陵地带,背山临海,大体为“六山一水三分田”。这里是人居的乐园,五千六百年前已经有引人注目的人类文明—茗山后文化遗址上有祭坛、祭器,出士的陶盘上绘有龙的图腾。龙在那个时候就与我们的祖先同甘共苦了,人们深信在龙的庇荫下可以安居乐业,神龙就这样与奉化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奉化布龙艺术是靠历代舞龙人手把手传授下来的。作为布龙艺术之乡,传承人遍布各地,不胜枚举,而且风格不同,各具特色。奉化布龙基本上有两个流派,以奉化江为界,奉化江西边包括尚田镇、大堰镇、溪口镇、江口镇、萧王庙镇一派以苕霅舞龙队 代表;奉化江东边(包括岳林街道、西坞镇、莼湖镇、裘村镇、松岙乡)一派由周家舞龙队领军。“江西派”以速度快、难度系数高见长;“江东派”以灵动机敏、周旋自如著称。

舞蹈者举着龙形道具,仿效龙的性格特征,在民间打击乐伴奏下进行舞蹈,俗称“滚龙灯”。舞龙最初是在祭祀祈雨的仪式过程中演示的一种民俗活动,从敬神、请神、娱神等民间习俗演化而来。

龙在奉化既被认做是活的图腾,布龙自然成了人见人爱的吉祥物,于是便派生出许多有趣的民俗风情。所以要了解布龙的乡士风情,有时还得同时解读与龙相关的习俗。奉化布龙是以神的面貌示人的,所以人们在它身上寄托着各种各样的祈求和敬仰。

奉化布龙历史悠远。在5600年前的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有龙纹图案的祭器,说明龙在奉化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龙舞则一直是奉化妇孺皆知的民间舞蹈,这就为布龙艺术的孕育、成长、开发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奉化多龙潭,每个龙潭都有一则生动的故事,著名的有《石井龙王和方门货郎》、《布袋和尚与龙王》、《宋代皇帝与三隐潭龙王》、《蒋介石盘龙灯》等。1990年,奉化布龙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省宁波卷》,并且排在全书第一篇。1996年,奉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购物车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