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民俗体育保护传承研究——以“奉化布龙”为例

传统文化中,中华儿女经常被视作是“龙的传人”,代表了中华民族对龙的敬仰和热爱,形成我国独有的“龙”文化。我国舞龙有几百年的历史,表达了对“龙”的敬畏,是我国龙文化的集中体现。“奉化布龙”在 2006 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区域性文化的典型代表。文章以奉化布龙的传承和保护对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了解这种民间的舞龙文化,旨在为更好地传承龙文化,让奉化布龙在新时代下拥有新的活力提供参考。

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探索——以奉化布龙为例

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瑰丽的宝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从奉化布龙文化的发展和现状看,民俗文化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具有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价值。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变革,民俗文化也出现了传承后继乏人、调适功能下降、保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进一步发挥民俗文化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在提高民俗文化的数字化水平、加强民俗文化的产业化运作、扩大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参与和夯实民俗文化的机制化保障等方面下功夫。

国家级非遗奉化布龙传承机制研究

奉化布龙是中国民俗体育项目的一员,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996 年 12 月,奉化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奉化布龙在 2005 年和 2006 年分别被入选浙江省和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奉化龙文化区别于其他龙文化的根本就在于它自身的独特性,即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神秘的艺术魅力。在奉化,龙文化通过奉化布龙进行集中表现,是奉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奉化布龙是奉化人民精神生活的代表,不仅很好的完成了文化的传承之责,更是在经贸、文化交流、竞技体育和学校传承中加以延伸,是其区域性的体现。对其传承机制的研究,既可总结经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思路与方法,也可为教育传承提供鲜活的样板与启示。

购物车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