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布龙是龙文化在奉化的集中体现。
奉化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象山港畔,距宁波市中心30公里,北纬29025’至29°47’,东经121°3’至121°46’。东西跨度70.5公里,南北42公里,陆地面积124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1公里。秦汉六朝之前与鄞县、宁海、象山及舟山一部分属同一县治称踯县,治所在今奉化西坞街道白杜村。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置奉化。
县名由来有三说:
一为人文说,源于此地“以民皆乐于遵奉王化”的说法;二为地理说,今县址东南有奉化山;三为史事说,因民性刚烈,历史上许多次农民起义军在此得以休整和扩充,如安徽的仇甫起义军曾经在奉化山血战数周。唐末黄巢起义军后撤时走的路线也经过奉化并得到沿途百姓的大力支持(奉化境内还保留着多处黄巢起义军的遗迹:雪窦寺前黄巢墓,起义军的营地大晦岭、小晦岭等),统治者为了教化民心,故起县名力奉化。按龙文化在奉化的渊源分析,笔者以为第一说较为合理,因为龙和龙的艺术属于上层建筑,是从上到下逐渐推行开来的,民风淳厚、“乐于遵奉王化”的地方当然捷足先登了。
奉化布龙历史悠远。在5600年前的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有龙纹图案的祭器,说明龙在奉化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龙舞则一直是奉化妇孺皆知的民间舞蹈,这就为布龙艺术的孕育、成长、开发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摘自《奉化布龙》王月曦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