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龙会

请龙行龙会。布龙为什么会在奉化一带被尊为神物?因人们笃信龙是司管雨水的神,所以历来有请龙祈雨的民俗活动。与奉化在盛唐前属同一县治的鄞县民国通志《文献志》有如下记载:“农民遇早则请龙,约邻村农民异境庙之神往龙潭祷雨,偶见水中有蛇鳗或蛙鱼浮出,即以为龙,置之缸内请之而归。要求邑之长官跪拜供奉如神,或酸资演戏以敬之,俟雨下而送回。”

请龙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由族长决定行动,通知请龙的人斋戒沐浴;

第二步请僮星(有通神能力的人,亦即民间巫师)定请龙日子;

第三步请念盘(道士)率村民及乐队(一般由村里舞龙队的锣鼓手负责)抬着一顶用藤扎成的龙庭(坐椅),放上圣甑(即缸),浩浩荡荡赴择定的龙潭(一般到该村认为最灵验的龙潭去);

第四步在龙王庙里摆上香案,烧下请神下界的经咒,众人到龙潭边,族长跪拜,念盘念咒辟符,乐队奏乐(以舞龙时的锣鼓经基调),直到见到潭里有水族出现。原则是看到以前请去过的蛇或蛙,但如果长时间(有时要念上两天)不见旧物,其他水族也被认为是龙王派遣的龙子龙孙,也将就放进圣甑里,包上两张棕榈(又透气又牢稳),由两人抬着起驾还村;

第五步派人向村里通报龙驾将到,村中执事立即向全村公告接龙,村里凡能抽身的都会自动参加,有的背龙旗(也叫雨水旗),有的放爆竹,更多的是凑热闹,熙熙攘攘出迎五里以外,龙王路过的村子家家户户要备“龙粥”供请龙人随时享用;

第六步晒龙王,即把请到的龙驾放在宗庙或宗族集会的堂屋天井里,让毒毒的太阳晒着,直到下雨为止。请龙期间,村人一律不准戴草帽,撑雨伞,同时演戏(俗称龙王戏)上供招待(一些穷而小的村子请不起戏班子则念盘唱经);

第七步送龙,如果下了透雨,惠及四方,皆大欢喜,则要送龙行会,俗称“行龙会”。如果一直没有下雨,而圣甑里的龙王也被晒死,则认为是没有请到真龙,这次行动失败。

送龙行龙会是浙东农村的重大民俗活动,大多是在请龙之后下了透雨,早象解除,农民们兴高采烈时举行的仪式。也有专门龙王菩萨生日行龙会的。如溪口镇三石塔下老龙王庙里塑的龙王形象是一位蟒袍玉带的官员,当地人尊丞相菩萨,这位龙王的生日是六月初三,每逢闰年,三石塔下村民要抬着丞相菩萨行龙会。

据苕霄老龙头手陈世雄回忆,他见到的最盛大的行龙会活动是奉化大桥四宝镇的送龙行龙会。那次送龙的队伍上千人,行在送龙队伍最前面的是用蜡制成的大龙灯,龙嘴上挂着一面大铜锣鸣锣开道。其后是两匹大马(系原记录者用语,应该是两具大马灯—笔者注)上骑着两个小姑娘。马后是好几架连灯(即把许多盏红灯挂在一杆高高的灯架上,由多人抬着的灯—笔者注),有24盏、28盏的,也有32盏的不等。接下去是华船锣鼓(乃一座精工雕刻的旱楼船,琼楼玉宇,富丽堂皇,内有全套乐队,演奏“九韶”音乐—笔者注)。华船后面有一座彩楼(即龙庭),内放龙驾(圣甑)。随后是各村各会踊跃参与的民间娱乐节目高跷队、龙旗队、火铳队、花灯、抬阁等等,一路吹打舞乐,炮声喧天,热热闹闹地行遍受到雨水滋润的各个村子,观者塞途,龙驾所通过的沿途各村,都会摆着香案和“龙粥”接送,感谢龙王赐雨解除旱情之恩。

行龙会时一律不准戴草帽撑雨伞,不然龙王会以这个地方怕下雨为由,加重早情。

行龙会的首脑执事们一直把请来的龙送回龙潭,主祭者(族长)要在供桌前焚香叩谢,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龙王送回原潭。这时,锣鼓齐奏,铳炮连天,欢声雷动,大功告成。

舞龙有很多规矩。舞龙队到家,先盘屋柱,表示龙气留在这一家了。表演开场的时候,首先要“辟四门”,就是龙头带着龙节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都做几下“S”形滚翻,亦即滚龙灯,据说这样可以使这一家的病气、妖气、牛鬼蛇神等不祥之物没有藏身之处,从而获得安宁和福泽。

舞龙队除了舞龙手和乐队,还有两个必不可少的人,他们俩的职责是提着龙灯和一对裹包(南北果品)打前站分帖子。两盏灯笼代表龙的眼睛,持灯人挨家挨户把拜年龙帖及裹包送到族长或屋主人家里,等到对方接受龙帖和裹包并封了红包(利市钱)或谢礼(名日“接青龙”,发利市),就放起爆竹把舞龙队招呼过来,拉开场子表演,还根据红包或谢礼多少,示意表演时间,指挥结束的方式是举灯为号。表演结束后,主人家一定得把裹包还赠舞龙队,不然就得持龙灯者主动讨回或掏腰包填上。持灯分帖者是舞龙队的指挥官,所以蔣介石当年会把溪口的舞龙队拉到新婚妻子的娘家去。

布龙进了院子,盘过屋柱,辟过四门之后,就在天井或院子里大显身手,把一条布制的龙滚得天花乱坠,以此表示祝贺欢庆。舞的时间由分帖人看赠送的利市多寡而定,丰厚的不但要舞完全套动作,有时还要反复几回,菲薄的则舞几下就举灯示意走人。如果舞龙者没有明白持灯人的送帖子情况,走进没有帖子也不开利市钱的人家,就倒退着出门,叫“倒拔龙”,表示龙没有光顾过这一家,今年未必有好运气,所以一般人家都不会拒龙于门外。有的主人家还把红包用红线扎着,挂在龙角上送给舞龙队,表示向龙拜岁,谢龙光临。

奉化布龙舞龙场地很多。广阔天地,祠堂庙宇,堂前天井,房屋阶沿都是表演区,但室内须忌在楼板下面,因为楼上有女人走动,龙不得过女人胯下,如果非得从楼下过,必须焚香礼拜,洒红糖水,请罪解秽气。

摘自《奉化布龙》王月曦编著。

Recent Post

奉化布龙的动作类型

奉化布龙的动作类型包括:第一类 八字舞龙;第二类 穿腾动作;第三类 翻滚动作;第四类 跳跃动作;第五类 造型动作。

奉化布龙的形成时限

奉化布龙的历史渊源虽然深厚,但从现有的材料看,真正产生距今仅350年左右,据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代老舞龙手陈世雄(已故)回忆,苕霅村最早的龙头手是陈满潮,村人都称阿满太公。

奉化布龙的来龙去脉

在奉化,关于龙的故事五花八门,全体认同的是蛇,以蛇为龙。雪窦山三隐潭龙王(小蛇)救过大宋皇帝;大堰镇石井村镇亭潭里住着的龙王是蟒蛇;弥勒转世的布袋和尚与东海龙王有不解之缘。离石井村百里之遥的溪口镇六诏(晋王羲之隐居处,因晋王发六道诏书召王羲之进京,王羲之不从,故命以地名,现属溪口镇,距奉化城45公里)有孟坞山,没有龙潭,却有龙王庙,每次去请龙祷雨时,有大眼镜蛇从大枫树上下来,任人抓进“圣缸”,据请龙人说,它从不咬入。

购物车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