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活动

龙舞活动分三个时段,第一时段是农历除夕前五天,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的五天,上灯正月十三至落灯正月十八的六天;第二时段是庙会上,作为游艺节目表演,时限看群众需要而定;第三时段是在请龙、送龙、行龙会时,时间一般为三至六天。

在第一时段中,布龙出门献艺的地点与目的各不相同,年前五天舞新屋,凡建造有新房子的主人都要在除夕前请布龙登堂入室,先盘屋柱,后舞道地、天井或场院,东南西北中都要舞到,象征此房子已经受到龙神的庇荫,不再有灾难降临。从正月初一到初五这五天舞祠堂。布龙每到一村,必须先到全族的祠堂里表演,名曰“安宅”,那是安放该族祖先神祇牌位的地方,有龙舞过,才可防游魂野鬼妖魔鬼怪入内骚扰,从而使全族平安祥瑞,福祉多多。同时,祠堂里设有戏台,在那儿献艺可供全体村民观赏,是个神人共乐的好场所,受到全体村民的欢迎。如果龙灯舞得精彩,一般有钱人家也争着请布龙到自家院子里去盘舞,舞龙队因此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布龙在元宵节前后六天时间里的活动地点比较灵活机动,既可在元宵灯会上闪亮登场,也可串乡过村给人们送去欢乐和吉祥。见龙灯者五福临门,吉祥安康。清贫人家虽然请不起,但只要布龙上门,也总是热情欢迎,尽力省出一些年糕或铜钱表示酬谢。

奉化布龙为什么在农历春节前后活动特别活跃,特别受人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万物有灵”的观念在奉化人头脑中的反映。

春节期间,一阳初动,万物复苏,所有的神、魔也会在这个时候打点新年里的计划安排,龙神也不例外。在笔者的家乡奉化大堰镇有这样一种习俗: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在谷仓、米缸、水缸等器物上贴上新的纸龙——把龙画在一张小彩纸上,贴时要备香烛牲礼拜岁,边贴边拜边念:“黄龙盘谷仓,白龙盘米缸,青龙盘水缸,盘得瓶瓶满,缸缸满,吃勿完,用勿完……”其二是农闲时节,辛辛苦苦做了一年农活的农民们都希望有娱

乐活动来调剂一下生活,龙舞既可自娱,又能乐人,一举两得;其三,也是最重要的,除旧迎新时节,祭祀活动频繁。奉化习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以后一周是家家户户祝福谢年的时间。祝福是对神的祈求,时间是上午,谢年是对祖灵的祭祀,又名办“年夜饭”,即宴请列祖列宗,一般在下午或晚上。这段时间里送神祭祀祖灵的人家太多,道士再多也忙不过来,索性在祠堂里表演龙舞或上演戏文,既是对神对祖宗的礼节,又能泽被全村,惠及四方。农村频繁的祭祀习俗促成了舞龙习俗的衍生。祭祀之际加以娱乐,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方式,如屈原的《九歌•东皇太一》记述了祭祀人们最尊敬的保护神——东皇太一的具体场面:

日子好,天上出太阳,高高兴兴来敬太一东皇。

你两手按着宝剑,宝剑长又长;

剑鞘上,玉饰多辉煌。

全身的佩玉,风吹得丁丁当当。

竹席玉面光,宝石镇四方。

请把香料再加上,菜也香,饭也香。

桂花泡的酒,椒子洒的汤。

拿起鼓槌打起鼓,徐徐唱歌慢慢舞。

鼓瑟吹笙声悠扬,美貌妖娆,衣裳楚楚。

香啊香,香满堂。

满堂乐舞会宫商。

你高兴,我们喜洋洋。

(摘自郭沫若《屈原赋新译》)

文字摘自《奉化布龙》王月曦编著。

Recent Post

奉化布龙的动作类型

奉化布龙的动作类型包括:第一类 八字舞龙;第二类 穿腾动作;第三类 翻滚动作;第四类 跳跃动作;第五类 造型动作。

奉化布龙的形成时限

奉化布龙的历史渊源虽然深厚,但从现有的材料看,真正产生距今仅350年左右,据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代老舞龙手陈世雄(已故)回忆,苕霅村最早的龙头手是陈满潮,村人都称阿满太公。

奉化布龙的来龙去脉

在奉化,关于龙的故事五花八门,全体认同的是蛇,以蛇为龙。雪窦山三隐潭龙王(小蛇)救过大宋皇帝;大堰镇石井村镇亭潭里住着的龙王是蟒蛇;弥勒转世的布袋和尚与东海龙王有不解之缘。离石井村百里之遥的溪口镇六诏(晋王羲之隐居处,因晋王发六道诏书召王羲之进京,王羲之不从,故命以地名,现属溪口镇,距奉化城45公里)有孟坞山,没有龙潭,却有龙王庙,每次去请龙祷雨时,有大眼镜蛇从大枫树上下来,任人抓进“圣缸”,据请龙人说,它从不咬入。

购物车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