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布龙的形成时限

奉化布龙的历史渊源虽然深厚,但从现有的材料看,真正产生距今仅350年左右,据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代老舞龙手陈世雄(已故)回忆,苕霅村最早的龙头手是陈满潮,村人都称阿满太公,那时奉化布龙的基本套路已经形成,有游龙、盘龙、跳龙、穿越、摇船、擦背、梅花结顶、龙塔盘、板凳龙(即地上放九条板凳,人在板凳上舞,龙在板凳上盘,像拳术中的“梅花桩”)等20余套动作,全套完成需一个半小时,而且舞得虎虎生风,活灵活现。

舞龙活动都是业余自发的,传授形式也无章可循,只是上一代手把手教,下一代依样画葫芦学,舞的时间长了,对其动作产生了新的想法,就加进一些新的动作,如此慢慢地发展起来,形成现在的格局规模。相信将来还会继续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出现更多的舞龙佼饺者,所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江南活武松”盖叫天说:“三十年才能出一个好龙头手。”

从举着让人观赏到舞着叫人欣赏,从简单的手舞足蹈到有声有色的腾跃滚跳,中间凝聚了多少代舞龙人的心血,实在无法估计。

总之,奉化布龙的形成时间没有确凿的史料记载,早于阿满太公的龙头手是谁也已无法确认,舞龙人只知道是上代太公传下来的。现在苕雪村当红的龙头手陈行国(现年47岁)已经是第五代传人。前后一算,奉化布龙的成熟期至少也应该有350年历史。至于形成期,也许5600年前的茗山后人(文化遗址在奉化江口镇茗山后,发掘出祭坛和祭器)就已经在祭祀活动中舞动草扎的龙敬天娱神了。

摘自《奉化布龙》王月曦编著。

Recent Post

奉化布龙的动作类型

奉化布龙的动作类型包括:第一类 八字舞龙;第二类 穿腾动作;第三类 翻滚动作;第四类 跳跃动作;第五类 造型动作。

奉化布龙的形成时限

奉化布龙的历史渊源虽然深厚,但从现有的材料看,真正产生距今仅350年左右,据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代老舞龙手陈世雄(已故)回忆,苕霅村最早的龙头手是陈满潮,村人都称阿满太公。

奉化布龙的来龙去脉

在奉化,关于龙的故事五花八门,全体认同的是蛇,以蛇为龙。雪窦山三隐潭龙王(小蛇)救过大宋皇帝;大堰镇石井村镇亭潭里住着的龙王是蟒蛇;弥勒转世的布袋和尚与东海龙王有不解之缘。离石井村百里之遥的溪口镇六诏(晋王羲之隐居处,因晋王发六道诏书召王羲之进京,王羲之不从,故命以地名,现属溪口镇,距奉化城45公里)有孟坞山,没有龙潭,却有龙王庙,每次去请龙祷雨时,有大眼镜蛇从大枫树上下来,任人抓进“圣缸”,据请龙人说,它从不咬入。

购物车
滚动至顶部